近日,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发布《四川省制种基地大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方案》。
四川省制种基地大提升三年攻坚 行动方案
一 建设目标
到2025年,制种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,建成以川西平原为主的杂交水稻、杂交油菜制种优势区,以安宁河流域为主的杂交玉米制种优势区,以丘陵低山为主的特色作物种苗优势区,以盆周山区为主的马铃薯、蔬菜和杂粮杂豆繁殖制种优势区。
种子生产基地面积稳定在70万亩以上,制种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,其中杂交水稻制种面积20万亩以上,杂交玉米面积5万亩以上,杂交油菜面积5万亩以上。通过三年建设,制种基地生产条件有明显改善,制种机械化率有大幅度提高,制种基地生产能力、制种效率和效益、监管服务水平三大能力有大幅提升,全国四大育制种基地优势地位得到巩固提升。
二 建设布局
围绕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“天府粮仓”建设更高水平制种基地,围绕16个国家级制(繁)种基地县和12个省级农作物优势基地县,科学布局,分步推进。
其中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8个,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县3个,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县3个,大豆良繁基地县1个,高粱良繁基地县2个,薯类良繁基地县4个,蔬菜、水果、茶叶、青稞等良繁基地县7个。
三 重点任务
优化制种基地布局,高标准农田等项目优先建设制种基地,对财政项目支持建设的制种基地进行制种“功能性”保护,实现制种田集中连片、旱涝保收、宜机作业、稳产高产、生态友好。对平原地区的优势制种区进行统筹连片布局、集中规模打造,推进田块规整、地力培肥、土壤改良、路网改造,为实现全程机械化制种打好基础;对山区和丘陵区的制(繁)种区,推进通水通路、宜机化改造、土壤改良、高效节水等,促进制(繁)种能力稳步提升。
2.实施县企共建扩面积
大力引进优势种业企业,支持企业建设现代化种子生产加工设施,在土地流转、建设用地、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。将种业全产业链及重点企业政策纳入地方发展规划,建立与重点企业联系机制,定期组织有关部门、金融机构等对接,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。支持企业在发展战略布局中统筹基地建设,充分发挥技术和产业优势,加大资金、装备、人才投入力度,与制种大户、农民合作社、农户建立长期契约合作关系,立足当地把种子产业打造为富民产业,实现基地稳面、扩面。
3.实施制种机械化提效率
大力开展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关键技术研究,加强先进制种机械装备研发与应用,加大技术集成试验示范,加快技术培训和应用推广,持续提升制种机械化水平。对于其他作物,对制种各环节机械化技术也要开展研究示范,成熟一项推广一项。大力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,健全服务机制,创新服务模式,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规模化机械化制种。
4.实施制种科技推广增效益
支持开展制种基地科技创新示范片建设,每县建设一个1000亩“耕、种、管、收”各环节的新技术、新方法、新装备、新模式科技创新示范片,大力培育种子生产各环节专业化主体,有效提供农资供应、农机作业、统防统治、代繁代制、收储加工及金融保险等服务;以科技创新示范片为引领,开展现场培训,组织交流学习,提高制种人员技术水平;鼓励开展“制种能手”等竞赛活动,提高制种科技水平。
5.实施现代化管理优环境
抓好基地源头治理,强化企业生产经营许可资质、亲本种子植物检疫等市场准入审查,严格落实生产备案制度。定期开展制种基地巡查,抓好田间隔离与花期检查,组织开展种子质量抽查和转基因监测,落实制种过程管控。
加强信息技术应用,探索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制种基地监管试点。完善制种保险制度,在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制种全成本保险和收益保险。制种大县要建立种子生产保险协调小组和专家组,加大保险政策落实落地,扩大制种保险承保比例。
四 实施进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