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四川省生态农业发展促进会!
用户名: 密码: 会员注册
在线留言
新闻资讯

四川峨眉山:红山村勇于探索创新 奠基乡村振兴

点击数:487   录入时间:2019年5月29日    文章来源:央视网

央视网消息:记者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获悉,2014年以来,峨眉山市红山村审时度势,围绕“发展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”主题,依托峨眉山市现代农业发展项目,建成高标准农田4380亩,并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为载体,打造农业主题公园,探索走出了一条农区变景区、田园变公园的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之路。

经营主体“三次变”,探索现代农业之路。从农民到集体实现全域规划,为摆脱产业发展困境,新任村支部书记带领全村探索试行整村土地经营权流转,全村土地资源全面盘活,迎来重大发展机遇。从集体到企业实现筑巢引凤。将全村土地“收”上来,争取上级项目资金进行改造,建成高标准农田,引入“社会资本”经营。从企业到合作社实现多赢共享,公司承包的土地中分流出部分土地由村集体统筹管理,通过转包种养殖大户、合作社等方式,成功盘活土地资源。

农旅融合“三步走” ,趟出宜居宜业之路。一是提能基础设施“打底”。依托现代农业项目,投入省市财政资金1800万元,筑砌田地埂69.7公里,新修排灌渠24.2公里,新建生产路33.3公里。投入资金400万元,全面硬化、绿化、亮化村组道路,2条公交路线途经该村,形成外畅内通的绿色交通网络。二是布局产业园区“构图”。按照“科学规划、整村推进”思路,邀请四川省现代农业促进中心为红山村设计整村发展规划,结合“一河(长滩河)、两路(乐汉高速、成绵乐高铁)”空间布局,逐步形成“一带五园区”(长滩河生态旅游观光带、核心功能区、高效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区、现代农业产业区、休闲观光体验园、养生养老示范园)发展格局。三是改善公共服务“提色”。整合资金80万元,统筹推进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,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。

倡树新风“三个好” ,走上乡风文明之路。一是选好“先进典型”。常态化组织开展传播良好家风、传承家庭美德行动,弘扬勤俭持家、孝老爱亲、诚信友善等传统美德。高频举办“情暖童心”“欢度重阳”“庆祝丰收”等群众性文艺活动,村民生活质量和文明品味不断提升。二是用好“村规民约”。在传统村规民约基础上,结合村情实际,通过集体研究讨论、广泛征求意见,制定出台包括综合治理、环境卫生、道路管护、文明守规等内容在内的31条村规民约,实现从“治民”到“民治”的转变。三是办好“农民夜校”。依托“益农信息社”,创新开办“农民夜校”积分超市, 建立积分兑换台账,个人学习积分可按照分值等次兑换洗衣粉、肥皂、牙膏、食用油、大米等奖品,有力有效激发了村民学习热情。

提质增收“三结合”,走出共同富裕之路。一是产业助增收。坚持“村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“村支部+贫困户”产业发展模式,由村支部牵头,培育“家园农业合作社”“果蔬种植合作社”“金顶柑橘合作社”,34户农户入股1200万元,发展火龙果、龙虾等特色种养殖900亩,为当地100余名劳动力提供了长期务工机会,年发放务工工资300余万元。二是培训促增收。坚持外引“农专家”和内育“土秀才”并重,组织开展种养殖技能培训,不断强化贫困群众造血能力。三是扶志稳增收。坚持“村民自愿、贫困优先”原则,探索建立“租金+薪金+股金”“三金”利益联结机制,依托现代农业发展、合作社带动,成功构建贫困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、就地务工挣薪金、小额信贷入股挣股金的多元增收模式,依靠“三金”,村内贫困群众实现了年兜底保障收入不低于4000元,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信心有效提振。

(转自央视网